跨越时空的家国记忆
0 2025-10-11

跨越时空的家国记忆

美国华人华侨联合总会/文

第一部分:海外游子的家国情怀

作为长期旅居海外的华人,心中始终牵挂着那片养育我们的故土。每当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夺冠,国歌响起时,总会不由自主地起身,任由热泪模糊双眼。这份情感,是炎黄子孙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割舍的血脉共鸣。

近日,观看了中国国际教育频道播出的音乐短片《未封存的岁月日记》。看完后,彻夜难眠,随后又读到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的评论与报道,心中关于“家”与“国”的情感如潮水般涌来,仿佛一只只记忆的匣子被轻轻开启。我们明白,身处异国它乡的我们,从未真正孤立,情感的脉络始终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。

短片中的五首歌曲环环相扣、层层递进,看似跨度颇大,实则逻辑严谨:从“家”出发,延展至“国”,脉络清晰而浑然一体。每一首歌都有独特感染力和辩识度,又为下一首歌铺垫了情感的基础。歌词简练而深刻,旁白承上启下,为整部作品增添厚度与张力。这不仅是一部音乐短片,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家国记忆,呼唤着最真切的归属感。

3

第二部分:以歌载道,歌以咏志

短片由五首歌曲组成,各具特色。

第一首歌曲《别嫌妈妈唠叨》:结尾唱到,“如果有一天/屋里静悄悄/再也听不见妈妈的唠叨/孩儿的眼泪会涮涮涮往下掉”,那一刻、深深触动了对妈妈的思念,真的后悔为什么妈妈在世时不能对她好些,不能忍受她的唠叨。眼前浮现出那个经常出现在深夜的画面:厨房有动静,起身见妈妈正摸索着为我熬粥,妈妈背对着我,佝偻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瘦小…….,如今,妈妈已永远静默了,我泪流满面。

第二首歌曲 《妈妈包的饺子》:让我们再次泪目。饺子是中华几千年最钟情的大众佳肴,它承载着家庭团圆与浓浓的年味。歌曲的每一句,刻画的是那么细腻入微,那么质朴感人,尤其那句:“妈妈的背弯弯/总坐在孩儿身边看/每一筷子都夹起啊/妈妈的笑脸。/妈妈呀 妈妈/您把心都包在里面/孩儿的眼泪/忍不住往肚里咽/妈妈呀 妈妈/今生不论走多远/家永远都是/孩儿温暖的港湾”,令人久久回味。作为在海外多年的游子,每逢中秋、春节家人团聚包饺子,相信那一刻,小小的饺子,无形中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心灵的纽带,承载着绵长的亲情与思念。

第三首歌曲《向望》:宛若一首由黄河船夫奋力摇橹唱出的深沉号子,裹挟着滚滚江水,倾诉四代人血脉相连的心声:“爷爷奋力摇着双桨/把解放军送过长江/父亲脸庞映着红光/把铁矿石抛进炉膛/我们曾经上山下乡/有过信仰也有彷徨/常听孩子把梦想讲/长大以后要去世界闯荡”。歌声从爷爷到父辈,从我们再到孩子,层层递进,承载着对往昔的追忆、对生命的托付与对未来的憧憬,情感真挚动人。歌曲极具画面感,尤其后半段,从黄河源头铺展至四海五洋,气象恢宏。而那句“纯朴的过往时常去回望”,更是全篇的点睛之笔,蕴含着对历史的深情眷恋与对现实和未来的美好期许,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祖国下一代的殷切期盼与温情嘱托。

第四首歌曲《我心茫茫》:最令我们触动的是,它与当下社会现实的共鸣。近年来,国内愈演愈烈的“内卷”与“躺平”现象,让许多年轻人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境,房价下跌、财富缩水、工厂倒闭,社会充斥着困惑、失落与无助的情绪。歌曲以极富艺术的表现形式,借高空飞翔的风筝释放内心的压抑,以草原与牧歌描绘心灵的向往:“草原茫茫/牧歌飘荡/草原是小羔羊的天堂/我好想好想变成一只小羔羊。”这种对纯真与自由的渴望,直击社会的痛点。然而,阵痛依然,希望却在孕育中,相信终将会转化为克服困境的强大力量。

第五首歌曲《甲子情怀》:大气磅礴。开篇所引用的宋代大诗人苏轼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如同一面镜子,折射出中华民族百年巨变的波澜壮阔,格局恢宏,震撼人心。接下来的第二段,又引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“马思边草拳毛动,雕眄青云睡眼开”,尽情抒发着“华夏蹉跎谁英雄,甲子情怀酿此中”的澎湃豪情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篇“枢纽”——《寻找》的朗诵:将当今社会的困惑与迷茫,与历史的传承与反思紧密相连,把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置于广阔的时空视野之中,字字句句,直沉千年,纵横万里,震耳发聩,荡气回肠。其所蕴含的社会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深远而厚重,仿佛点燃了中华民族千年积蓄的神武之气,犹如火山般喷薄而出。

7

第三部分:精神图谱与时代意义

短片《未封存的岁月日记》让我陷入沉思。为什么它能跨越地域,深深打动人心,甚至瞬间汇聚成时代的集体记忆?因为我们正身处于时代的巨变之中,因为中华民族对“家”的眷恋、对“根”的追寻、对文化的认同,始终不曾改变。由此构筑的精神图谱,奠定了最深层的情感共鸣,激励出奋发昂扬、砥砺前行的强大意志,也让我们既是这幅图谱的读者,也是它的续写者。

在今天全球化浪潮中,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,并非桎梏,而是支撑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从容自信的力量。身在海外的华人,为祖国进步而自豪,也为祖国困境而牵挂,这正是短片触动人心的深层原因。

当前,祖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内外挑战,社会陷入“内卷”与“躺平”的负循环,改革进入关键窗口。与疫情之前相比,全社会对正向价值的引导与赋能愈加迫切。而家庭的稳定,无疑是国家稳定的基石。短片《未封存的岁月日记》以质朴的家庭情感为底色,提炼出最具人性温度的元素,不回避社会矛盾与困惑,并将其升华至民族精神与国家情怀的高度,凝聚成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和坚韧毅力。

短片体现的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人群的集体记忆,旨在唤起全社会对历史的回望与反思。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,亲历了共和国七十余年的完整政治光谱。巨大的时代变迁与人生的跌宕起伏,使这一代人的灵魂与躯体承受了严苛的拷问与鞭笞。艰难的探索与寻觅、痛苦的跋涉与挣扎,不断激励着这代人使命感不断沉淀升华,在历史洪流中辗转回旋。

短片是【甲子情怀音乐工程】近二百首作品的高度浓缩,以真挚态度、多视角、大纵深呈现共和国七十余年的“向往中的纠结,前进中的困惑”,构建了厚重的历史情感叙事,其精神追求契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不仅富有强烈的时代感,也深刻触动了社会的共情与共鸣。岁月的冲刷,让许多记忆逐渐模糊,或许忘记来时走过的道路,甚至遗忘出发时追求真理的模样。短片旨在拾起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记忆碎片,重新拼凑出最本真的自我。

短片结尾主题曲《甲子情怀》以磅礴气势,纵情抒发民族复兴道路上不懈的精神求索与渴望,成为全片情感与精神的最强注脚。

23